在线留言
感悟红木
客服专线

 
北宋太师蔡京开创仙作历史
 

    北宋政和二年上元之次夕,都城汴京上空忽然云气飘浮,低映端门,群鹤飞鸣于宣和殿上空,久久盘旋,经时不散。徽宗亲睹此景兴奋不已,认为是祥云伴着仙禽前来告瑞,于是欣然命笔绘于绢素之上。当朝宰相“太师鲁国公”蔡京深受启发,意将一把绝世雷琴的琴几做成仙鹤足部的形状,以证此瑞兆。遂亲绘草图,召集能工巧匠,选用江南千年黄杨木,将木雕工艺与书画艺术有机结合,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完成,进献徽宗。徽宗大喜过望,爱不释手,后亲绘名画《听琴图》,并把该琴几赐名“鹤膝棹”,还赐蔡京在画上题诗作书。自此,《听琴图》便见证了“仙作”风格古典木艺的开创史。“仙作”木艺品后来成为皇族贡品,朝廷上下争效之,“仙作”之风便风靡天下,流传至今。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蔡京的经典作品-太师椅

清朝乾隆昭赐蔡全甲“德表艺林”匾额
 

    清朝乾隆年间,蔡京后人蔡全甲创立“艺海轩”,此即为明红堂的前身。蔡全甲是清朝赐同庠生(即秀才,蔡氏族谱记载蔡全甲字“尔瑞”,亲率三兄弟兴建坝下蔡氏大厝),闲时极好舞文弄墨。他将自己的文化理念和审美情趣融入木艺品制作当中。艺海轩的“仙作”木艺品,相比造型简洁、朴实大方的前朝风格,已经进入结构考究、装饰华美繁复厚重的辉煌时期。其艺术造型千姿百态,刀法流畅,线条清晰明快,造型凝练,仿古家具做工精细,各种产品极具实用性、观赏性和收藏性。乾隆皇帝第二次南巡时,有官员将艺海轩的镇馆之宝“紫檀木雕云龙纹屏风”进献,乾隆观之甚喜,反复玩味。除了奖赏献宝官员之外,还昭赐蔡全甲“德表艺林”匾额,自此艺海轩名噪一时。


 今天仍高悬在坝下蔡氏祖厝的《德表艺林》牌匾/坝下蔡厝蔡氏族谱中关于蔡全甲的记载

当代画家蔡朝忠复兴仙作文化
 
    历史发展到了今天,为了复兴悠久的“仙作”古典木艺文化,传承蔡氏明红堂的历史,蔡京后人蔡朝忠继承祖业,接任明红堂主人。明红堂乃蔡朝忠祖父所创,因其嗜好红木,而红木于明朝最为盛行,古将“艺海轩”更名为“明红堂”,传承至今。由于蔡朝忠祖父为坝下有名的民间木师,母亲更是木雕染色的工艺名师,因此,蔡朝忠自幼与木艺结缘。又凭借对艺术领域的天资聪颖,他逐渐成为一名职业画家。现为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会员,仙游县油画协会秘书长。现代艺术与古典木艺的激情碰撞,让蔡朝忠对明红堂的发展有了新的灵感。他潜心研究,将千年传承的蔡氏秘传木艺融入现代工艺,在力求还原宋朝古风的基础上,做工更就加巧妙精细,每一件艺术品都巧夺天工,散发出浓重的古韵气息,具备极高的文化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。从此,千年传承的蔡氏明红堂迈向了新的时代。

明红堂创始人之一   蔡朝忠(蔡京后裔)